历史沿革:守护记忆,见证成长
自1993年3月档案室初建,至1997年升格为综合档案室,再到2003年正式成立档案馆,直至2024年融入资源保障部资产管理中心,三十余载春秋里,我们始终肩负着存史、资政、育人的使命。从一室一柜的朴素起点,到如今千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馆舍,每一份档案的积累,都镌刻着学校筚路蓝缕的奋斗足迹,见证着黄科院人开拓进取的辉煌篇章。
馆藏规模:典藏春秋,经纬万象
现馆藏档案排架长度500余米,涵盖党群、行政、教学、科研等11大门类,兼收名人档案、实物档案、声像档案等特色珍藏。截至2024年,馆藏实体档案15612卷、电子档案302501件,数据总量达66万余条。库房配备密集架、“八防”设施及数字化加工设备,实现档案从纸质到数字的跨越,构建起多维立体的记忆宝库。
文化工程:以文铸魂,薪火相传
我们不仅是档案的保管者,更是校史文化的传承者。2013年起,牵头完成《黄河科技学院志》《校史》及10部年鉴编撰,打造“校史文化三大工程”,将三十载办学历程凝练为厚重典籍。荣誉室的奖牌、名人档案室的手稿、声像库房的影像,共同编织成一部生动立体的黄科院史诗。
服务创新:数字赋能,智慧启航
从1998年首套档案管理系统启用,到2025年新一代数字化平台建设,我们始终努力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。现有南大之星网络数据库存储档案数字化成果24万余件,学籍等专题数据库便捷高效。未来,将以智慧档案建设为目标,让沉睡的档案“活”起来,为师生校友、社会公众提供精准化、便捷化的档案服务。
团队风貌:匠心传承,聚力前行
在董事长胡大白亲自指导下,4名专职档案员与46名兼职档案员组成的档案团队,以制度为纲、以业务为脉,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与技能培训。无论是档案利用服务中的细致解答,还是编研工作中的字斟句酌,皆诠释着“为党管档、为校守史、为民服务”的初心。
展望未来:锚定一流,再启新程
站在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新起点,我们将继续深化档案“四个体系”建设,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,打造集“存史、资政、育人、服务”于一体的现代化档案管理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历史智慧,为新时代黄科院故事书写更璀璨的注脚。
—— 在这里,每一页泛黄的纸张都在诉说,每一组数据都在见证,而我们将永远以专业与热忱,守护这份永恒的“黄科记忆”